1952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培养幼儿园师资的学校称为幼儿师范学校,可以独立设置;师范学校须附设幼儿师范科,培养大量的幼儿园教师,以适应幼儿园发展的需要。②当时全国共有两所幼儿师范学校,分别是天津幼儿师范学校和上海幼儿师范学校。
早在1902年,严范孙先生就在家中开设女塾,于1905年改称为女学,并设保姆讲习所,这是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资培训学校和幼儿教育机构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据严范孙的外孙女、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首任主任卢乐山先生回忆,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师范大学并没有设立学前教育专业,但专设了保育系以培养幼儿教育师资,实行三年学制,授予本科学位;此外,各大学(特别是教会性质的大学)的家政系也开设了一部分幼儿教育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认为家政系的教学内容属于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借着全国工学院调整的机会,各个大学取消了家政系,将其中有关儿童保育的内容并入了保育系,如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师范大学保育系的第一任主任就是由冯玉祥将军的夫人李德全担任的。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保育系并入教育系,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的教育系都被合并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按照苏联的管理模式,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属于教育系,所以合并后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单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和学校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