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初始,双方对制空权的争夺非常激烈,中俄由于补给线短的原因,暂时在空战中占据优势。海面上,联合国舰队和中俄舰队分别在南北两个方向僵持,谁都没有开火。
朝鲜人民军在支援之下开始稳步反攻。他们的领袖甚至开始提出“打过三八线,解放全朝鲜”的伟大构想。中、俄并没有公开支持,舆论推断两国的目标依旧是打回三八线,维持均势。
但好景不长,从某日开始,中、俄突然完全失去了对制空权的控制,每天起飞的战斗机有去无回。生产新式飞机需要费用是极其高昂的,中国每年的产量不过一百架而已。指挥部按照损失的趋势估计,再打上一个月,中国的空军就会打光。但比起飞机的损失,驾驶员的损失更加让空军将领们心疼。
西北设计局接到了秘密情报,要承担紧急任务。上面发来了最近一系列空战的资料。章梓轩和路景腾都有幸观看到了情报。最重要的情报是一架预警机记录下来的空战画面:中国制的歼—40和俄制的米格—52混合编队在长津地区上空执行巡逻任务,歼—40拥有比较大的极限速度和较高的极限爬升能力,而米格—52拥有强大的火力和灵活的机动性能,能做到垂直爬升。这两种飞机已经代表了两国的最高设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