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解放军快渡长江了,蒋介石才把萧毅肃调去接替刘斐做作战次长,可是大势已去,连收拾残局都来不及了。
萧毅肃眼中的刘斐,这可以说是幕僚观察幕僚,高参评论高参的绝佳写照。
在萧毅肃的笔下,刘斐是这样一种情态,而在作家老军先生看来,刘斐老早就做出战略家的姿态,而且实际掌握作战枢机,说刘斐“在国府,敢与蒋先生为战略乃至军事指挥问题,面红耳赤地争论”。他以为,能够称为战略家的军事人才,倒真是凤毛麟角。白崇禧将军虽以“小诸葛”见称,但时代慢慢变了,他已并不以精于战略见著。至于已故的两位兵学家蒋方震(百里)与杨杰,理论虽高,只适合做一个军事教育家,掌理军事教育机构,而且终其身也没有真正而长期地主持过战略部门的职责。但是这种比配是一种冒险,因为论实战,刘斐较白崇禧北伐期间的指挥若定望尘莫及,论战略思想和著作影响,他在后两者面前也抬不起头。只是他的作态,就大大超出这些人的水准。他的出身极微,既不是书香世家,也不是将相门第,只是一个窭人之子。当然,英雄莫问出身低,不过他究竟是英雄,还是洪承畴、吴三桂的传承,那只有天晓得了。
“他练得一手好书法,天资甚高,不仅抄写文件,工整劲秀,并且字里行间颇带一点书卷气,同时,他还能够写大字,练的是颜真卿的双鹤铭。后来白崇禧看见他的字迹,大为赞赏,见他眉目清秀,对答如流,颇为讨人欢喜,于是便把他调到指挥部工作。除了抄写之外,还教他试办拟稿的差事,此所谓一张条幅换运气。由秘书做起,很快,由白氏送他到军事讲习班学习……”白氏问他的军事问题,他都里里外外答得很圆满,从此兼办秘书工作,乃至参与机密。